行业与应用
在领先制造商大力投资电气化和混合动力技术的推动下,汽车行业正在迅速向更节能的未来转型。在消费者层面上,对话略有不同,但同样充满活力。人们期待着更为环保的个人交通解决方案的概念,这种解决方案有望在少排放乃至几近零排放的情况下,满足我们的一切所需。
这自然反映在世界各国政府、尤其是欧洲各国政府的行动中。2020 年,挪威创下了一个重要里程碑。电动汽车的销量首次超过了传统汽油或柴油动力汽车的销量。事实上,2020 年全电动汽车销量占新车总销量的 54%。更重要的是,若算上混合动力汽车,全电动或部分电动汽车的总占比达到了 83%。在短短五年内,挪威汽油和柴油汽车的市场份额从 71% 降至 17%1。
众所周知,挪威政府正在推行多项激励措施,力争扭转消费者的习惯。既定目标是,到 2025 年,每辆售出的新车都要实现零排放。2020 年数据让挪威提前实现了自己的目标。相比之下,英国政府采取的做法略有不同——到 2030 年底禁售汽油和柴油汽车2。
在美国,加利福尼亚州州长正着力出台一项命令,从 2035 年起禁止在该州销售化石燃料汽车。虽然加州市民可以继续使用现有的汽油或柴油车辆,但所有新的轿车和皮卡必须符合零排放标准。当然,零排放并不一定意味着汽车必须是电动的,不过,很难看出还有什么其他办法可以实现零排放。
挪威、英国和其他国家划定的这些分水岭赋予了汽车制造商各自的目标。显然,节能汽车的客户群在不断壮大,但行业将如何在 2030 年前达到要求尚不明朗。近期,Molex 莫仕委托 Dimensional Research 开展了一项调查,询问了汽车 OEM、一级和二级供应商领导者的典型代表对 2030 年的汽车有何预期3。
调查结果表明,技术创新是关键,而排在首位的是电气化和互联互通。这将随着时间的推移增强自主性,同样重要的还有减轻里程焦虑。大多数(94%)受访者认为,2030 年的汽车将具备一定程度的自动驾驶功能,而 66% 的受访者认为,采纳自动驾驶主要意在提升道路安全。几乎所有(97%)受访者都认为,到 2030 年,里程焦虑将得到化解,而主要化解手段是改良电池技术和充电基础设施(63%),但也需要消费者接受技术的局限性(34%)。
这些创新背后的力量源自多个方面。最值得注意的是客户需求,其中涵盖了对环保资质更优选择的加深认识和渴求。受访者同样认识到,政府监管也影响着 OEM 的创新方式。
对“三零”的支持也相当清晰——零排放、零事故、零废弃。预计 2030 年的汽车将在零加注的前提下施展多面功能,但调查确实也发现,这恐将导致消费者承担更高的售价。
需要攻克的挑战
着眼于这些目标中的第一项,零排放不仅意味着转向全电动传动系统,还意味着确保发电所用能源尽量来自可再生资源,如风能和太阳能。这仰赖两大技术创新——电池以及可再生能源的捕获方式。这两个领域都迎来了喜人发展。
就电池技术而言,目前使用的主要材料是锂离子 (Li-Ion)。采用它是为了方便而非节约。锂离子不属于可再生能源,因为它所依赖的材料是有限的。为了弘扬这一低碳驱动型运动的精神,行业也需要向更适宜的蓄电方式过渡。当前,氢燃料电池堪称是前景最光明的技术;我们不能指望在 2030 年之前看到这类电池取代锂离子电池,但从长远来看有望实现。
太阳能技术也在进步,许多振奋人心的研究项目展示了如何将光伏 (PV) 电池集成到汽车车身板件中。把每寸表面化为高效的光伏电池,这意味着汽车只要暴露在日光下,就会不断充电。这可以减轻充电基础设施的压力,并为实现真正的零排放解决方案铺平道路。同样,待到 2030 年,它成为主流的几率不大,但它已经出现在路线图上。
实现第二个目标“零事故”也面临着重重挑战,尽管到 2030 年实现这一目标的可能性要高得多。此处需要的关键技术创新是驱动和控制车辆系统的软件。随着 ADAS 和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,汽车行业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。尽管未来面临更多挑战,但到 2030 年实现零事故的可能性越来越大。
第三个目标“零废弃”可能难度略大,但并非不可能。作为一项长期目标,实现零废弃需要在用材层面上推进技术创新。首先,这将影响行业的塑料使用。作为一种材料,塑料的成本效益极高,而且它也符合全球安全标准。不过,这也使得回收和替换变得困难。这或许是行业面临的最大技术挑战,待到 2030 年,行业实现零废弃的可能性渺茫。
与大多数事情一样,一定的妥协是必要的。延长车辆使用寿命是一个办法。为此,从机械传动向电气传动转变是朝着正确方向迈出的重要一步,因为电动机比机械发动机更耐久。此处的挑战实际上可能在于其他系统,最明显的是电池。电气传动系统可以轻松地使用 20 年或更久,但是,目前锂离子电池的寿命不太可能超过 7 年。
何时能解决呢?
汽车 OEM 面临着一个艰难的商业主张,他们必须坚持创新,向全电动范式迈进,拥护更节能的汽车未来,同时依然关注业务的经济性。正因如此,科技公司开始崛起并成为一个领域的领导者,而它们在这个领域相对而言还是初来乍到。苹果、谷歌等公司均非传统 OEM,事实证明这是一项优势,因为它们不受传统方法的阻碍。
然而,到 2030 年,行业恐将面临新的挑战。当它们面对并克服这些挑战时,我们可以预见新挑战的浮现。这有望引发一种全新类型的汽车 OEM 崛起,它们将集技术公司的敏捷性和前瞻倾向与传统 OEM 的经验和规模于一身。
从现在到 2030 年,许多汽车制造商将从混合动力车型转向全电动车型。放眼长远,这将有助于推动社会更接近零排放目标。
最终,虽然技术创新会让未来汽车更节省燃料,但我们相信,政治领导人的意愿将在决定变革速度方面发挥关键作用。待到 2030 年,市场上将出现更多的全电动汽车,在许多地区,传统内燃机汽车将消失不见。我们也可以期待一种更节能、对所有道路使用者也更安全的驾驶体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