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业与应用
在连接器中选择镀锡表面或镀金表面时,您可能已经阅读过我的 50:50:50 规则。该规则指出,如果您的触点(插接力)少于 50 个,您能够接受 50 个插拔周期(接触正压力),且不希望在使用寿命内接触电阻小于 50 毫欧,则镀锡是更经济的解决方案。镀锡表面上较高的接触正压力(>2 牛顿使用寿命)会导致较高的插接力,这限制了特定连接器中的触点数量,而且与金或钯镍相比,非贵金属锡的接触电阻确实较高。
除了上述基本规则外,在必须使用金(或钯镍)的情况下还面临一些其他限制:
- 对于任何类型的模拟信号,都必须使用金,因为镀锡触点会产生线路噪音
- 对于在现场工业环境中非插接暴露的任何连接器
- 对于触点间距小于 1 mm 的连接器,因为未退火的纯镀锡表面会产生晶须。
其中第 3 点尤为重要。多年前当无铅镀锡表面问世时,曾在业内引起了很大的困惑。FFC 连接器的触电间距确实小于 1 mm,而连接器行业强烈建议使用镀金 FFC 连接器连接 FPC 或 FFC,但当时电缆行业还无法提供镀金 FFC 电缆。因此,一些设计人员不得不将镀金的 FFC 连接器与镀锡的 FFC 电缆插接在一起,这显著降低了可靠性!
在一个插接连接器系统中不允许同时使用镀金和镀锡。虽然对这两种镀层的性能研究不多,但标准电极电位表明,触点会被腐蚀(只要看看你的雨水沟里铜和锌的触电,金 = +1.5V,锡 = +0.15V),而可靠性也就不复存在了。
多年前,我曾就一个特殊案例向 Molex莫仕的接触物理学专家请教过这个问题,他给出了以下详细的回答:
“我不会使用混合金属触点。我们从不建议将金与锡插接。如果不可避免,则应使用润滑剂来减轻氧化和摩擦腐蚀所造成的影响。这应使用适当的热循环和振动测试进行全面测试。此外,在铜上浸锡可能并不合适,因为这可能会形成大量金属间化合物 (IMC),从而降低系统的可靠性。
当然,由于系统的密封性似乎相当好(并假定封装不存在漏气问题),金对金系统应当是最可靠的(我认为可靠性对安全至关重要)。另一方面,不存在 IMC 问题的良好锡对锡系统也能正常工作(除非存在摩擦腐蚀问题)。由于系统的密封性似乎相当好,且机械性能稳定,因此可能不会出现摩擦腐蚀问题。不过,为了确保万无一失,应进行摩擦腐蚀测试。正如之前所说,适当的热循环和振动测试是必要的。为确保安全,如果使用锡对锡,我建议在电路板下方使用镍和润滑剂,以减少氧化、烧蚀和 IMC 形成的影响。
总而言之,金对金是首选。锡对锡或许能正常工作,但需要对摩擦腐蚀、氧化和 IMC 的形成开展全面的测试。我不建议采用金对锡,因为众所周知,当插接不同的金属时,可靠性风险会大大增加。”
我对此没有什么要补充的。因此,在电镀表面时,应首选金对金(镍钯对金已通过测试并为业界所接受!),在注重成本时可使用锡对锡,但切勿在同一连接器系统中使用混合电镀。